一、加工区与保税区的区别?
1.功能: 加工区的功能单一,仅限于产品外销的加工业务。但区内可设立少量为加工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以及经海关核准专门从事区内货物进、出的运输企业;保税区的功能为:加工、贸易、仓储及展览。 2.退税政策: 国内原料、物料等进入加工区视同出口,海关按照对出口货物的有关规定车理报关手续,并在货物办理入区报关环节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区外企业凭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及有关凭证向税务部门办理出口退(免)税手续; 进入保税区的国内货物,必须等货物实际离境后,才能办理出口退税手续; 3.成品内销政策: 加工区销往境内区外的货物,海关按照对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制成品征税。 保税区内销的货物,海关根据货物的实际情况,作分别处理。只有当内销成品完全由进口料件组成时,才按成品征税。 4.国内税收政策上: 国家对区内加工出口的产品和应税劳务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保税区内国家对应税劳务没有免税优惠。
二、保税区与保税区物流园有什么区别?
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都有保税仓库
区别:
保税区的货物出境之后才会退税,保税物流园的货物只要进入区内就可以退税,另外保税物流园适应做“一日游”的业务,就是货物进入区内(出口),再直接出区(进口),完成一日游业务,这样就可以退税,园内也有仓库,但是费用比保税区要高。
三、请教保税和非保税料件的区分方案
我建议用可变BOM和产品组来做计划.不同的物料号可以用在超级BOM里,然后通过配置,产生两个BOM,一个是出口的另一个是内销的,这就可以根据预先的选择规则来选BOM. 这个超级BOM可以用在计划,设置不同的百分比给保税或非保税的物料,这样就可以保证把两中物料都可以计入计划中.当要借货时,可以手工的修改BOM,完成成品后,再手工的完成退料或补税的工作.
四、“保税港区”和“保税区”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保税港区的定义: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保税港区的功能具体包括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9项功能。
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主要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税收和外汇政策,在区位、功能和政策上优势更明显。
保税区的定义:
保税区亦称保税仓库区。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保税区能便利转口贸易,增加有关费用的收入。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但必须处于海关监管范围内。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尚可自由出口,只需交纳存储费和少量费用,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则需交纳关税。各国的保税区都有不同的时间规定,逾期货物未办理有关手续,海关有权对其拍卖,拍卖后扣除有关费用后,余款退回货主。
又称保税仓库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其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根据现行有关政策,海关对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实行保税管理;境内其他地区货物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境;同时,外经贸、外汇管理等部门对保税区也实行较区外相对优惠的政策。
五、什么是“保税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对“保税货物”的定义是:“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 2.保税货物具有什么特点? 1.特定目的。我国《海关法》将保税货物限定于两种特定目的而进口的货物,即进行贸易活动(存储)和加工制造活动(加工、装配)。将保税货物与为其他目的暂时进口的货物(如工程施工、科学实验、文化体育活动等)区别开来。 2.暂免纳税。《海关法》第43条规定:“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口或暂出口的货物,以及特准进口的保税货物,在货物收、发货人各海关缴纳相当于税款的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后,准予暂时免纳关税。”保税货物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属于暂时免纳,而不是免税,待货物最终流向确定后,海关再决定征税或免税。 3.复运出境。这是构成保税货物的重要前提。从法律上讲,保税货物未按一般货物办理进口和纳税手续,因此,保税货物必须以原状或加工后产品复运出境,这既是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监管原则,也是经营者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